中山大学学生向广州市政府请求揭露水泥锥信息

时间: 2024-03-04 11:26:41 |   作者: 加固改造项目



  中山大学的大一学生朱晓珊昨(5月30日)向市政府寄信息揭露请求表。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

  之前政府有过许诺,这些水泥锥是要拆的,但半年曩昔了却安然无恙。我做这次信息揭露请求,其间一个意图是想催促政府一定要实行许诺,不要让这件事拖着拖着就不了了之。中大学生朱晓珊

  “政府有立锥之心,穷户无立锥之地,社会有锥心之痛。”昨日下午2时许,中山大学大一女生朱晓珊和同学钟恒一同,向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寄出信息揭露请求信后如是说。请求信要求揭露水泥锥的数量、散布和管养单位等信息,一同质询若政府不铲锥,是否答应民间铲锥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揭露法令》第二十四条的规则,面临公民信息揭露的请求,行政机关不能当场答复的,应当自收到请求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。

  朱晓珊在信息揭露请求信中写到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揭露法令》第九条第二款的规则,需求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许参加的政府信息,行政机关应该自动揭露。她认为,水泥锥归于政府建筑的公共设施,其根底信息理应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知晓,因而归于政府信息揭露的领域。

  朱晓珊提出,今年年初,广州市建委主任侯永铨曾清晰说,水泥锥不人性化并许诺改造。那么请发布职责单位,若无政府部分对此担任,请答复民间可否自行根除。

  伴随朱晓珊一同寄信的师兄、中山大学软件学院大二学生钟恒表明,他们也搞不清楚水泥锥详细由哪个部分担任,只好让市政府来清晰权属。“今年年初市建委主任出来表态,相当于承认是他们担任,但后来又说是市交委管,现在交委又说是区里边担任,区里又说没有收到告诉,横竖便是各个部分在踢皮球。”

  朱晓珊说,她从上一年年末开端注重水泥锥。她认为,水泥锥存在了十多年,用这种方法来赶开流浪汉是“治标不治本”。

  “为了赶开流浪汉,在桥底下装上水泥锥和铁笼,广州的市容就真的美观了吗?”朱晓珊觉得,政府的这一做法欠妥,应该从社会救助、工作等方面下手,处理流浪汉的办理问题。“我觉得只要发声的人多了,政府才会注重。”朱晓珊说。

  一向注重公共事情的中大学生陈伟祥说:“我从水泥锥上看到的是政府办理的人文缺位和呆板的就事方法。请政府用真挚的情绪来对待,皮球踢得越久,政府诺言就越低。”

  昨日下午,行为艺术家区志航称,爱这个城市,是期望她变得更夸姣,没有想与谁过不去。天桥下的水泥锥兀立至今,“广州政府关于执政为民的各种表态化为乌有”。

  在新浪微博上,区志航称,从园林局到建委、到交委,再到区有关部分,水泥锥竟然无人认领,诘问一年,纹丝不动。广州政府渐渐的变成了桥下“钉子户”。有网民跟帖称,埃及有金字塔,广州有水泥锥,都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性建筑。“官方有立锥的气魄,但信任不会有造《反思之锥》的胸襟和勇气。”网民@摄影家谢墨说,广州,不应该这么冷酷。@老子对立:广州不冷酷,广州冷酷的是食肉者。 (原标题《中大学生锥问市政府》)